top of page

連繫 不  明

科技藝術展覽、沉浸式演出及公開講課

以聲音雕塑、動態裝置及虛擬現實裝置、及一個時空扭空媒體演出將時間性和展演性應用在原本不存在於時間的藝術形式。

概要

《連繫不明》由兩位作曲家梁基爵和羅穎綸策劃,靈感來自利 用科技,將音樂的兩個主要元件 —時間性 (timeliness)和展演 性 (performative)— 應用在原本不存在於時間的藝術形式,給 予這些藝術形式一個新看法,從而啟發新的作品。將展演性融 入不同藝術是新趨勢,科技正正能輔助此發展。 計劃包括三個分別以聲音雕塑、動態裝置及虛擬現實裝置為題 材的展覽,一個時空扭空媒體演出,以及六節免費的科技藝術 公開課。

本計劃其中一個技術層面的目標是研發媒體同步化系統,探討如何運用科技和舞台技術去連繫不同 種類的媒介,運用不同種類的電腦語言去研發系統、來呈現出富有時間性甚至故事性的作品。除了 兩位作曲家外,參興藝術家也包括媒體藝術家黃智銓,和建築師楊理崇,從不同界別去透視時間性 和展演性應用在其他藝術形式的可能性。

藝術與科技的互利共生

藝術與科技發展如何相互影響,是《連繫不明》探討的第一個課題。70年代的錄像藝術、80年代的 互動裝置作品、90年代藝術被帶入網際網路(Net Art)、千禧年之後的演算藝術以及大數據藝術,都見證著藝術與科技的互利共生。隨著科技的進步,器材使用成本大大降低,科技的普及影響藝術家 的創作。藝術思維進入了媒體時代:2020年的一場疫症,進一步迫使藝術家思考科技與藝術的關系

研發媒體同步化系統

論及時間和藝術中的角色,同步化 (synchronisation) 是科技與媒體藝術不可或缺的一環。建立一個 不同媒體的同步化系統是此計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透過三個在不同時間發生的展覽、以及一 個沉浸式演出,建立並實踐一個統一、有效的媒體同步化系統。這個計劃透過研發和製造機動裝 置、聲音裝置、互動裝置,探討不同媒體之間的系統連繫和現場性對作品的影響。根據現有的舞台 技術和互動和控制通訊協定 和藝術編程軟件,以及其他提供媒介之間的翻譯工具計劃一個方使藝術家使用的同步化系統。

科技發展也影響了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覺,我們對時間的感覺本依賴著大自然的節奏。地理學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在1989年提出了「時空壓縮」的概念,意指隨著科技以及全球化發展令人際交流和貨物往還的時間縮短,世界好像越變越小。

時間與表演藝術

2020年的全球疫情,人們都留在家依賴網絡生活,似乎緩下了時空壓縮的速度。我們有興趣研究我們對時間的感受如何對藝術的看法造成影響。 表演藝術是必需存在於時間的藝術,我們對時間的感覺會直接影響我們對表演藝術作品的知覺。此 計劃最後的一個多媒體演出,會將三個展覽的時間壓縮,在三個展覽場地拍攝的縮時影片,將會和 在“當下”的時間的多媒體演出對話,構成一個時空扭曲的多媒體表演,令觀眾產生“時間不是線性”的 錯覺。觀眾在最後的媒體演出,用60分鐘經歷了在不同時空中的24小時

​動態Training康樂室

黃智銓

5.8 - 3.9.2022

歌德學院

​二一二一

​楊理崇

11.11 - 8.12.2022

元創坊

​九重奏

梁基爵

28.4 - 27.5.2023

H Queen's

人類協奏曲

梁基爵

15 - 17.9.2023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bottom of page